物流标准化的怎样做?

  要达成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沟通和交流,在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建立通用的标准,首先要在物流系统内部建立物流系统自身的标准,而整个物流系统标准的建立又必然包括物流各个子系统的标准。   因此,苏州物流公司要达成最终的标准化应该从三个不同的物流层次上考虑: 1、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   2、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 3、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由于物流标准化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建设物流标准体系中必须突出体现科学性、民主性以及经济性。科学性的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在物流中,则还要求与物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及管理)相适应,要求能将现代科技成果联结成物流大系统。    否则,尽管各种具体的硬技术标准化水平颇高,十分先进。但如果不能与系统协调,单项技术再高也是空的,甚至还起相反作用。’民主性是指标准的制订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权威,易于贯彻执行。  经济性是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之一,物流过程不像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幅度增值,即使通过流通加工等方式,增值也是有限的。  所以,物流费用多开支一分,就会影响到一分效益,但是,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果不注重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片面顺从物流惯及现状,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自然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   近些年,中国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如昆山佳利货运有限公司)和商业公司配送中心渐成气候,一些大型制造公司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动作。    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发布,使全国物品名称及其标识代码有了统一依据和标准,有利于建立全国性的经济联系,为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  2001年出版发行《物流术语》一书,是国内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的标准。  物流公司现已广泛使用的物流标准有托盘标准、集装箱标准、条码技术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物流标准体系会逐渐得到完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用户,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不代表快递查询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1048208551@qq.com,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2025年01月04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04日